星际旅行一直是科幻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可惜在目前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人类尚无力突破光速这个藩篱。这样一来,星际间浩瀚的空间,无疑让生如朝露的人类,成了时间的奴隶。如何进行星际旅行,需要从人类自己和旅行装备来考虑。
就人类自己来说,显然目前的血肉之躯是无法进行长期的星际旅行的。宇宙高能射线的危险暂且不说,以人类短暂的生命,对知识接收消化再到应用,这个过程太慢了。或许一次灾难,就完全可以让一门知识灭绝。如果星际人类就变成只知道科技运用而不知道原理的物种,到最后仍免不了覆灭。冬眠、克隆,都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改造我们的躯体,将我们的大脑和机器结合。平时将人类的思想都存活在电脑网络之中,需要的时候,将思想注入机器人变成人类。这样就不会因为思想传承太慢而知识湮灭,也因为有思想备份,所以个体肉体硬件的灭亡变得无关紧要,从而最大限度节约物质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持续。
一木不成林,星际旅行显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星际飞船的形状是否是流线型,这是无关紧要的。星际间几乎真空的环境,阻力几乎可以不予考虑,相反,为了让人员在低重力环境下容易进行系统操作,飞船的一些部分需要进行自转。飞船前部为了吸纳星尘物质并加以利用,也需要抛物线型的收集装置。要维持必要的社会运行,需要巨大的飞船。这种飞船,用刘慈欣的话说,必须像一个城市或者一个星球这样巨大。这无疑是正确的。其次,宇宙间恶劣的环境,使星际飞船局部损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类似潜艇的隔断是必须的。星际飞船一定是由许多独立小飞船组合起来的,这样一个损坏就不会影响到整体功能,也使飞船人员和资源的连带损失降到最低。
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总有一天,人类将走出摇篮,奔向浩瀚的宇宙。亿万群星,才是人类的最终归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