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2007年7月28日 0

超越了历史就是悲剧

最近在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其中有一篇是批判《武训传》这个电影的。武训,梁启超的《武训传》是这样写的:
“武训,山东堂邑人。三岁丧父,家贫,行乞度日,饮食必先奉母,人称孝乞。七岁复丧母,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储之,日惟以两钱市粗馒自养。
数岁,得钱六千,邑有富家某,颇自好,训肿门求见,阍者挥之,不去,予以钱,不受,主人恐其扰,不敢见。训长跪於门外不去,不得已见之,乃伏而请曰:「丐者有求於贵人,贵人必许我」。主人曰:「若欲乞钱耶?」对曰:「丐者非向贵人乞钱,乃以钱托贵人耳。丐者有钱六千,愿藏之贵人家,取其息。一年之後,以子为母,贵人其许我?」主人以其数之无多也,许之,乃拜谢而去。此後丐所获盈一千,则持往富家。如是者十年,子母相权,几及百千,曰:「今乃可以稍行吾志矣。」
於是僦庙为学舍,招窭人子学焉,聘宿学主教授,奉修脯必丰,或鄙不就,则长跪不起,必得请乃已。每开校,必盛馔飨教师,不自为主人,请邑之有声望者陪讌焉,或不愿往,则长跪不起,必得请乃已。朔望,輙诣校省视。教授勤者,则拜谢之。有惰者,则长跪,垂涕泣不起,教师咸敬惮之,靡敢惰。学生有辍业嬉者,亦长跪以哀之,学生亦相戒不敢怠。行之数十年,弟子卒业而去者,不可胜数。训日以两钱粗馒终其身。
训为人,身肥短,貌寝陋行乞至五十八岁,未曾妄费一钱,而所创学校,至三馀所或劝之娶,执不可。铢积寸累,惟以兴学为事。殆所谓奇节瑰行,得天独厚者欤!”
显然,毛泽东之所以批判武训,就是因为他没有再清朝末年,“在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举起反帝反清大旗,而是宣扬封建礼学和孔孟之说。也就是说,批判武训不是鲁迅。
武训出身于无产阶级的赤贫家庭,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上学求功名是贫家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武训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本阶级的贫农子弟得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是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最大利益的。当然,由于当时的封建制度,这种教育也只能是封建教育,也只能是以求功名为目的的。
在武训的那个年代,封闭的国内环境,使他不可能接触到先进的思想。正如曹雪芹不可能写出《共产主义宣言》一样,武训不可能超越他的年代,不可能举起革命的大旗。同样,如果没有十月革命,没有五四运动,毛泽东不可能成为共产党人,也不可能带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
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就是认为在物质和精神尚未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实现共产主义。就是错误的认为封建文化和私有制能够再一朝一夕间扫清,就是错误的认为新的社会秩序能够在一次混乱的冲锋中建立。毛泽东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这不是他所在年代能解决的问题,他试图去解决,失败了。
这是悲剧,超越了历史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