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说的是根据张纯如著作改编,描写南京大屠杀的记录片《南京》。该片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被称为“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但事实上,这个片子拍的并不怎么地。记录片应当遵从历史的真实,但也未必一定要全部是事件当事人的叙述,因为影像资料更为震撼。可惜由于日军在进入南京城之后实行白色统治,对记者采访和摄像摄影严密管制。尽管一些外国友人拍摄了很少部分影像资料,但经过辗转流离,剩下来的并不多。二来很多事件的当事人,现在都已经去世,采访也不容易,这个事情,如果放在10年前拍摄,会比现在难度小许多。
南京大屠杀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惨剧,而日本政府却至今虚伪的不予承认,甚至还公然修改历史教科书,欺骗日本的青少年一代。《南京》的上映,最积极的意义就是:通过第三方批驳了日本右翼势力,美国主子打了日本狗的耳光。
也难怪在国内上映时票房寥寥,这并不怪国内的愤青。看了并不能代表爱国,不看也未必不是爱国,票房不是爱国的风向标,历史应记载在人们心里。
我们是不应该忘记历史,但伤感和哭泣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应该做的只能是自强。
唯有改革开放,唯有经济建设,唯有独立富强,才能让昨天的历史不会重演!
评论